首页 > 头条 > > 内容页

手指甲长这样,多半是身体要“生病”?

2023-03-21 20:25:03 来源:河南卫视 分享到:

唐代诗人韩翭在《咏手》诗中赞美女子纤细修长的手指——“腕白肤红玉笋芽,调琴抽线露尖斜……后园笑向同行道,摘得蘼芜(川穹苗,有香味)又折花。”

女子纤柔的指甲,如同那新生的笋芽那般惹人怜爱。

我们在很多古代影视剧中可以看到,那些妃嫔们的手上大多戴着长长的指甲套,甚至妃嫔地位越高,指甲套就越华丽。


(资料图片)

指甲套又称“护指”、“护甲”等,样式、材质的种类繁多。在其诞生之初是用来保护指甲的,但随着制作工艺的提升变得越来越精美,从而成了一种装饰品。

护甲历史悠久,在目前的考古发掘中发现,内蒙古准格尔旗战国墓、吉林榆树大坡老河深汉墓都出土了以金、银为材质的护甲。但这一时期的护甲,受到工艺、技术等方面的限制,其样式较为简单,一般只有金、银、铜等金属质地的。但由于当时金属的开采及冶炼极其困难,只有一些皇室贵族妇女才有资格拥有和佩戴。

护甲真正流行起来是在清朝,也可以说护甲在清朝时期达到了巅峰。在清代,护甲采用雕刻、锤击、焊接、雕刻、拉丝、镶嵌等工艺,运用金、银、玉、玳瑁、铜、珐琅、玻璃等多种材料,采用古钱纹、竹叶纹、蝙蝠纹、梅花纹、连环纹等纹饰进行点缀,精美绝伦。

古人蓄甲的风俗由来已久,春秋时期,贵族男子也喜欢留着长长的指甲。

《韩非子》记载:“韩昭候握爪,而佯亡一爪,求之甚急。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。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不。”

韩昭侯姬武用手握住自己的手指甲,假装弄断后丢失了,于是装作很着急的样子,命人寻找。

其左右侍从中有一人割掉自己的指甲,献给了韩昭侯。

韩昭侯常常以这种方法来试探臣下,看看他们对自己是否忠诚。

从这段记载中可见,春秋战国时期,贵族阶层蓄指甲是很普遍的现象。

古人讲究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指甲当然也包括在“身体发肤”当中,因此,古人蓄甲风俗也就很好理解了。

《清稗类钞》一书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蓄甲的趣闻。光绪年间,某地有个叫杨贞媛的女子,喜欢蓄养指甲,她的指甲已经十多年不剪修,长达两尺有余,折叠起来也有好几寸长。

杨贞媛保养指甲有四种方法,一是手从来都保持弯曲形状,从不伸直,指甲上套着白银制作的指甲套,指甲套比指甲长一寸,随着指甲长长,每年都要更换新的指甲套。

二是每次盥洗,都要用毛巾蘸着肥皂沫,仔细擦拭指甲,因为长时间擦拭,她的指甲如同透明的犀牛角一样,温润可爱。

三是每当夏季来临,杨贞媛就卸掉指甲套,以避免手指里面生长细菌。冬天到来,就把指甲浸在油中保养,避免干裂,被寒风吹断裂。杨贞媛卸去指甲套的时候,才伸长指甲,戴上指甲套的时候,则弯曲着手指,盥洗的时候伸长,洗浴、休息的时候都弯曲着。

第四种保养方法是“爪不可为挖耳及搔痒之用”。为了保养指甲,不能用来挖耳朵和挠痒痒。偶然发现指甲受损,指甲边缘出现白色的斑点,就会立即剪去。如果气候干燥,指甲边缘弯曲,就会放在温水中保养。

据说,杨贞媛的指甲还有三种神秘的功能。

一是能令她少发脾气,长时间把精力放在保护珍惜指甲上,就不会有“燥烈之性”了。

指甲的第二种功能是可以预测天气,比方说要下雨之前,指甲纹路中间就会出现黄、白两种颜色。若是将要天晴,指甲上就会全部变成白色。天热的时候,指甲内部就会出现水汽。天冷的时候,护甲根部的皮肤就会出现燥白之色。

指甲的第三种功能是可以预测疾病,将要生病的时候,指甲颜色逐渐枯萎。杨贞媛生病的时候,指甲根部“洁白,无血色”。病情好转,指甲根部就会出现粉红色,完全恢复健康,指甲颜色晶莹透明。每一次生病之后,指甲根部就会长出一节,大病后长一些,小病后短一些。

杨贞媛指甲有如此神奇的预测能力,当时被人们广为传颂,啧啧称奇。

古人除了蓄甲,还会对指甲进行美化装饰,也就是现在说的“美甲”。古人对染甲、美甲的喜爱,我们从古人的诗词中也可见一斑。

唐朝染甲风尚盛行,唐朝诗人张祜的诗云:“十指纤纤玉笋红,雁行斜过翠云中。”句中的“玉笋红”指的就是那娇艳鲜红的指甲。

宋代,染甲术是比较有特色的修饰术之一,方法依旧沿袭唐朝,以明矾加入凤仙花花汁而成。

到元朝,染甲风尚依旧。元末明初的诗人杨廉夫有两首咏指甲的诗,其一是《美人红指甲》,该诗吟到:“金凤花开色更鲜,佳人染得指头丹。弹筝乱落桃花瓣,把酒轻浮玳瑁斑。”佳人弹筝,筝声动人,那素手红蔻丹更是撩人心弦。其二是:“夜捣守宫金凤芷,十尖尽换红鸭嘴。一曲鼓瑶琴,数点桃花汛流水。”看来古人对红色蔻丹独有偏爱。

明清的染甲术更为普遍。清朝洪亮吉《十二月词之七》:“七月七日侵晓妆,牛郎庙中烧股香。……君不见东家女儿结束工,染得指甲如花红。”晚清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》中讲到:“凤仙花即透骨草,又名指甲草。五月花开之候,闺阁儿女取而捣之,以染指甲,鲜红透骨,经年乃消。”

你喜欢长指甲还是短指甲?

你对自己的指甲有没有动过哪些小心思呢?

来源:汉周读书、美妆博物馆、水墨疏窗等

监制 | 徐娜 孔康康  主编 | 户明方  编辑丨李珍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方科普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